想了解细胞产品及试剂相关内容,请点击这里进入OriCell网站

18年18人18问访谈第三期:生物医药的机遇与挑战

日期: 2024年04月24日


    

扎根于生命科学领域18年,赛业生物致力于以数据、算法和模型加速新药研发。值此成立18周年之际,赛业生物特面向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发起主题为“18年·18人·18问”系列访谈

 

本次上线的第三期视频中,我们荣幸邀请到享融智云董事长、药融圈创始人王波,与赛业生物董事长韩蓝青探讨现在全球医药政策变革背景下,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,以及AI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如何重塑生物技术产业格局。

 
 
 

访谈内容精选

Q: 鉴于当前的全球挑战以及政策变动,您对生物医药行业有什么建议?

 

A: 王波:我有几个观点,关于现在CGT、抗体、小分子、创新药的一个方向。

 

第一,2015年“722事件”之后,创新的风口又开启了,海归科学家给国内带来一个重大的变化。像去年集中爆发的ADC,PD-1,核酸,license,包括细胞基因治疗这一块的大目标达成,说明我们的一个竞争力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程度。

 

第二,原来大家靠的是资本驱动,现在这个时代则需要靠自有的资金驱动。资本驱动导致的是每一个靶点都有几十家、上百家的人在做。在这种情况下,会卷到大家都挣不到钱。但是在这个阶段,泡沫是很关键的,泡沫也是催生发展的。

 

第三句话叫行业发展不变,变的是成功者。因为市场赛道有多大,完全由医保资金体量决定。有两个信号很关键,一个是第五套标准,我们现在未盈利的还能继续上,而且尽量开闸式的上。还有一个就是医保资金、三保这一块,综合的保险支付端要把池子拓宽。因为现在美国CET,可能两三百万美金,我们可能二三十万人民币,甚至还要更低。那国谈的时候,企业就挣不到钱。但是为什么说变的是成功者,因为这样条件下的医保资金,原来竞争的人更多,现在竞争还更少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成功者是那种有现金流,能把有几个亿利润或者已经上市的公司去做出新药的人。

 

Q: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您如何看待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,尤其是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方面的潜力?

 

A: 王波:相当于AI for Science这个赛道实际上是非常宽的。生命科学领域很多场景不像消费品或者金融领域,它不是标准化的,有很多的可能,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。

 

如果说现有的CRO也好、药效也好,还有另外的变量的话,未来有可能是AI与大模型的结合,而且一旦拉开差距,可能之后再也赶不上了。这跟Chat-GPT是相应的,一开始只是文字,后面人家在Sora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。

 

韩蓝青:这个大模型已经开始应用了,赛业生物想做的一件事情,就是用这种大自然语言模型,甚至更新的AI模型来打通小鼠的基因、小鼠的表型、还有人类的基因、人类的疾病,把它们整个打通。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小鼠和人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全面的映射关系。要是不借助人工智能的话,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

 

Q: 常年保持密集的直播与分享,支持波总高强度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什么?

 

A: 王波:内在动力,我就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。创业者就好比一个人溺水了,溺水的人他是不是要挣扎活下去?活下去,就这三个字。

交流社区
神经
扫码加入
神经领域交流群
需备注来意,审核后进入
基因
扫码加入
基因领域交流群
需备注来意,审核后进入
细胞
扫码加入
细胞领域交流群
需备注来意,审核后进入
云课堂
扫码加入
云课堂交流群
需备注来意,审核后进入